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以下简称重离子医院)今天传出消息:医院做精做强重点病种,粒子诊疗“上海方案”已示范、辐射海内外。目前医院临床标准规范(SOP)更新至66项(第十三版),可收治病种扩展至50余种,已成国内粒子放疗领域的临床应用操作指南。截至2024年底,医院开业9年7个月累计治疗出院患者7606例,年平均增长率达17.5%。
数据显示:2024年重离子医院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实现粒子临床束流(17小时/工作日)、患者治疗时间的最优匹配,扭转此前部分治疗容量一度依靠“计划外”束流的发展方式。医院运用脊型滤波器新技术的患者治疗时间平均缩短30%,患者治疗量由此扩容5.5%;同时自主研发升级后的旋转治疗舱满足特殊照射角度的临床需求,年内几十位患者入院等候时间由此缩短近半。整个2024年,重离子医院治疗量达1211例,较2023年再增11%,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已连续四年治疗量超千例,继续领跑国内外同类机构。
上述1211例患者中,包括头颈部肿瘤605例(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咽喉及颈部肿瘤、鼻腔及鼻窦肿瘤等),胸部肿瘤195例(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胸腺肿瘤等),腹盆腔部肿瘤411例(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胆肿瘤、大肠癌等)。
开业至今,医院采用重离子或重离子联合质子治疗的患者超过76%,来自长三角地区患者占47%(上海患者17%,苏浙皖患者30%),十余个国家、地区的境外患者90例,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助力打造国际医疗旅游“上海品牌”。
记者了解到,重离子医院已进一步升级“临床科研病例大数据平台”及“粒子患者随访平台”,通过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并与疾控部门有关肿瘤登记数据匹配,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重点病种患者的生存分析、毒副反应控制等数据,并于2024年5月对外发布并定期更新,疗效继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显著优于光子放疗。
例如,已治疗各类型肺癌961例,85%采用重离子治疗,其中早期(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2.7%;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2.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医院全部采用重离子治疗“癌中之王”胰腺癌343例,中晚期(III期、IV期)占80%,患者2年生存率、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4.1%和84.6%,晚期3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仅为0.7%。
重离子医院还基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持续迭代升级。至今开发上线了放射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AI+医生”为肺结节精准检出加上“双保险”。建成“沪惠保”在线直赔直付管理平台,实现无感理赔直付,8月上线至今已便利20多位患者,免去患者原需先行垫付的医疗费用330余万元(迄今已协助760余位“沪惠保”患者累计获赔金额超过1亿元)。建成“360智能伴诊系统”,接入MDT、TIMPS等粒子业务专属系统,实现患者从门诊预约到出院随访的全病程信息一目了然。初步建成全球首个粒子治疗大数据中台,结合AI算法、深度学习等,持续推出AI靶区自动勾勒、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等多个粒子医疗应用新场景,有关项目入选上海市首批医疗大模型应用示范场景名单。
据透露,重离子医院目前正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上海重离子”的国内先发优势、国际先进地位,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高品质、多层次的粒子诊疗需求。